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651篇
科学研究   99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47篇
综合类   60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1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Abstract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formation of modern gender identities in early‐twentieth‐century Kerala was deeply implicated in the project of shaping governable subjects who were, at one and the same time ‘free’ and already inserted into modern institutions. Because gender appeared both natural and social, both individualising and general, it seemed to be a superior form of social ordering compared to the pre‐existing order of caste. The actualisation of a superior society ordered by gender was seen to be dependent upon the shaping of the fully‐fledged individuals with strong internalities and well‐developed gendered capacities that would place them in distinct social domains of the public and domestic, as ‘free’ individuals, who, however, were bound together in a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While this model still remains dominant in Kerala, by the 1930s, the public/domestic divide came to be blurred with the rapid spread of disciplinary institutions. Womanhood came to be associated not with a certain domain but with a certain form of power. This legitimated the entry of Malayalee women into public life, undergirded the much‐discussed ‘Kerala Model’ of development, and still holds up the highly ambiguous sort of ‘liberation’ elite Malayalee women have experienced. It has also strongly influenced the specific shape the resistance to patriarchy has taken in Kerala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相似文献   
32.
随着电脑多媒体技术的日益成熟,音乐教育的方式也在逐步地趋于数字化,其作用和成就体现在现行音乐教育的各个方面,如钢琴集体课、和声教学课,视唱练耳课以及其他许多可以利用电脑资源的教学课程,这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教育资源,同时也改变着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为现代音乐教育拓展出了更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33.
电大学生的素质如何,知识结构是否合理,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以及较好地解决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4.
本主要探讨甘肃靖远方言中后字非儿化韵的两字组连续变调及其规律。附带指出靖远方言的轻声有两类:调值的轻声和调类的轻声。两字组变调从“重重型”和“重轻型”两方面入手分析,有四种变调类型,变调三个:211调、31调、55调。变调主要跟今音的语音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35.
本文从分析传统定压广播的局限性入手,介绍了校园智能广播的需求和选择,对建设数字化校园智能广播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6.
理论力学实验课的建设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目前国内理论力学实验课建设的现状,提出现阶段如何通过实验课的建设来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7.
本文论述了非智力因素与外语学习的关系,及非智力因素、动力、兴趣和性格等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并指出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8.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行宪法的几次修改主要是围绕着非公有制经济问题展开的,尽管宪法对于保护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宪法赋予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地位是不平等的,宪法中一些经济政策性规定也影响了宪法的稳定,因此,有必要通过修改宪法,删除宪法中经济政策性规定和对不同所有制经济采取不平等对待的规定,把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39.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非权力影响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强调领导者的权力影响力,而且应该重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包括品德、才能、知识、情感等多方面的内容;它是领导影响力的内在因素,是搞好各项工作的坚实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当前必须着力提高领导者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非权力影响力的作用,切实搞好学校思想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40.
目前国内各级电视台和高校都开始或已经使用非线性编辑制作网络,传统的节目制作网络包括单网、双网等相对比较复杂的结构,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在非线性编辑站点方面,均采用基于国外公司板卡的硬件平台.索贝E-Net2.0非编网络实验室最基本的构想是能够以简单可靠的网络系统和成本较低、质量优秀的工作站点组成具有很高竞争力的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为国内各级学校在节目制作方面开辟全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